我記得很久以前,我寫過一些冷凍工廠的那些坑,很多人說和自己經歷很像,好像就發(fā)生在身邊一樣。
最近兩年冷凍水果內需增長比較快,那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,內銷市場大家踩過的那些坑。
事先聲明,這些事情發(fā)生幾率很小,僅做大家參考。并不針對任何事情和人,如有雷同,請多理解。
一:說的很厲害的公司。
有這樣一種公司或者個人,說話口氣很大,上來就說需求什么產品,等到了產季可以幾百上千噸買貨,忽悠著冷凍工廠立馬畢恭畢敬,結果牛吹起來以后,到了產季人沒了,或者扯個理由不合適就拉倒了。
這個多見于一些公司的采購和一些新的工廠。
不過工廠也應該想想,上來就給你個大餅,那可信度又有多少呢?是你對工廠有信心,還是你帥氣呢?
為啥沒有老工廠?
因為老工廠這種人見多了,已經習慣了,或者說已經麻木了。
有一個挺大的奶茶頭部企業(yè),經常做的事情,說大做小,因為這樣談價格能降到最低。
舉例子來說,本來需求20噸冷凍樹莓,先對工廠說需求300噸,500噸,甚至800噸,讓人感覺是一塊肥肉,然后就是價格拉鋸戰(zhàn),一塊一塊的講,一毛一毛的磨,并且同時和3-5個供應商講價格,這樣最后誰的價格低,買誰的。
沒有成交的工廠還會有愧疚和自責,因為價格沒談成,大訂單丟了。
成交了的工廠呢.客戶會先發(fā)20噸貨走,如果好賣呢,繼續(xù)拉貨,不好賣就會找一堆質量不合格的理由,后面貨不發(fā)了。
不過還別說,這樣一頓操作下來買的價格就是低。
可坑哭了一眾供應商,很多水果產季也就那幾天,很多加工廠看到了希望就拼命加工,結果加工了一冷庫貨,客戶不要了。幸虧這兩年行情好,這個客戶不要,還能賣給別人,如果趕上前幾年的爛市,那都沒地方哭去。
最悲催一個進口商,一些進口的濃縮汁進口周期2-3個月,定了500噸,最后就要一個柜,后面不要了,說口感不行,最后悲催的老板,賣了兩年才處理完。官司現(xiàn)在沒打完,費時費力,大家都難受。
不過這個事情,也不完全是一個人的錯,認清現(xiàn)實,多打聽名聲非常重要,不盲目貪大才是正道。
二:開發(fā)新產品的坑。
內需的崛起,很多冷凍水果對于內需來說,都是新產品,所以新產品需要送樣品,研發(fā),做配方。
加工廠,配合按照要求做出來幾噸樣品。如果后來用不了,客戶也不管的情況下,就會一直到冷庫里了,一般都是5-10噸的存在,賣給別人,用不了。不得已,只能當做次品賣掉。這個現(xiàn)象一般都出在一些不太靠譜的研發(fā)企業(yè)。
大部分企業(yè)是好的,不管如何都會把“尾巴”處理好。
其實這個算是損失小的,最后還能低價處理。
有的大批量做出來以后,不要的,那損失可就大了。
不過這事,工廠吃了虧,一般都不外傳,還不夠丟人呢,都是打掉牙自己咽到肚子里。
那種心情可想而知。
三:不懂專業(yè)知識的坑。
一般做這個公司的采購或者質檢,為了擺脫自己的責任,可謂是坑苦了不少冷凍水果加工廠。
有一點問題,就是賠錢和索賠,導致很多關系弄得很僵,甚至有的還在法院打著官司。
比如,黑莓中是都100%沒有蟲子,但不得不承認,能完全避免一個蟲子沒有的工廠,我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過。 誰家能做到100%沒有?但是1000kg黑莓中,怎么也會有幾個,具體還要看當年的天氣情況,這基本都是常識。
就只是為了這一個原因,有的果醬廠要求100%沒有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就被要退貨,這種情況下出問題,并不完全靠的是質量,而是靠著運氣,如果抽檢2-3箱沒發(fā)現(xiàn),萬事大吉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就得退貨。
不過這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后續(xù)一個現(xiàn)象,這家果醬廠的價格買黑莓價格相當高。比同行價格要高1000元/噸以上,質量并不能差距多少。
另外一個現(xiàn)象是,碰到不合格退貨咋辦,那就重新找一個集裝箱,找個路邊,幾個工人開始換車,接著送回去。然后基本就沒事了。
老覺得這個事情,完全是在諷刺。具體諷刺什么,我也想不敢說。
還有工廠要求到貨溫度,必須達到-16℃,甚至-18℃。冬天還好說,到了夏天又有幾個能達到呢? 測試溫度不到就不卸車,甚至退貨,這就有點難了。
逼得供應商想了很多辦法,比如說好的溫度表換了,做一個虛假溫度,這就合格了,或者用錢買通接貨人,也就沒事了。
要是這樣的話,溫度要求形同虛設,意義在什么地方?只是為了表格好看嗎? 另外,如果卸貨溫度低1-2℃。貨會有問題嗎?
當然,從今年開始,有的深加工企業(yè),已經開始改變規(guī)定了,或許他們也發(fā)現(xiàn)這個要求需要改正一下了。
為了深加工企業(yè)選擇指定物流公司,這一切都無形中,增加了冷凍水果的成本,羊毛永遠出在羊身上,沒有賠錢的買賣。
一頓操作下來,最后結果改變了嗎?其實是沒有,只是某些做決策的人,心里舒服了一點,稍微規(guī)范了一點。還有貨物的價值提高了幾個百分點,僅此而已。
一些天天坐辦公室的人,去決策勞動現(xiàn)場的規(guī)范,總覺的哪里有點不對!
更或者,一些客戶的檢測部門,或駐廠,或在自己公司。做一個決策也會影響很多事情。
這個方面我可以多舉幾個例子。
1:這個故事應該好多人聽過
一個果醬企業(yè),派質檢人員,去冷凍水果加工廠去加工芒果,數(shù)量比較大,水果加工廠認真按照要求完成了加工。結果最后,加工出來的冷凍芒果全部退貨了。
后來得知,果醬企業(yè)派出的質檢人員??赡苁莵淼臅r間不長,懂的少,只是要求,芒果的硬度,顏色和干凈程度。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項,果醬工廠需求的是口感濃郁的成熟高的冷凍芒果,結果加工出來100多噸成熟度低的芒果。其它方面都好,就是成熟度不夠,導致不合格,這個責任到底誰的?
聽說,現(xiàn)在還在冷庫放著,賣不掉,別人不要這個規(guī)格。賠錢是肯定了
2:一個挺大的果干工廠,建了一個新工廠,新工廠的很多人都是新人,某些冷凍水果又是第一次做,就在這個前提下出很事情。
第一次做水果深加工,對質量標準不是太理解,但本著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原則。 前一個月送貨的各品種冷凍水果,被判定不合格的占一半,可頭疼了一片供應商,有的供應商都蒙了。
工廠生產都跟不上了,里面的損失可想而知,后來磨合三個月后才慢慢步入正軌。這幾乎是很多新工廠的縮影。
四:市場假象的坑
當一個產品供不應求,價格猛漲的時候,一些冷凍加工廠就開始蠢蠢欲動了,調貨,囤貨,奇貨可居。 大部分的時候是沒錯的,不過囤的時間太長,或者期望值太高,往往就會很悲慘。
以前做大蒜的,過程不講了,做到最后,有的虧損到家破人亡,這絕不是危言聳聽。
前幾年有囤草莓的掙了不少錢,嘗到甜頭后,接著大批量囤紅豆,結果損失幾千萬,這些都是赤裸裸現(xiàn)實。
就和炒股一樣,股神都在傳說中,現(xiàn)實生活中往往只有一兩個,剩余的基本都被時間打敗了,除非你是那一兩個人。
其實還有很多行業(yè)內的故事,我一一寫出來,估計就挨罵了,畢竟圈子太小,就撿幾個有代表性的。
我想說的是,不想讓各位當做一個故事去看,而是想讓大家從這些事情里想到什么?能去改變什么?
冷凍水果加工是一個小行業(yè),是一個讓很多人忽視,但有離不開的行業(yè),這個行業(yè)是很多產品的基礎。
現(xiàn)在正是外銷轉內銷的轉折期,勢必會有很多工作,需要研發(fā),需要磨合,需要試錯。
但是,我想說有些錯,絕對都是故意的,或者說
是一些不懂的人,去指揮懂的人去做。
是一些個人的任性行為,為了自己一個小任性,甚至一點私利,損失了幾萬甚至幾十萬,上百萬,而充耳不聞。
或是從別的行業(yè)帶來的規(guī)則,要求這個行業(yè),讓好多設備成為擺設,產品成為垃圾。這也是讓這些年工廠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。盲目的信任了外來“和尚”等等,或許只有那些受過傷的企業(yè)或許才能理解,我所寫的內容吧。
我只是希望,很多“坑”能避免,盡量避免,行業(yè)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去改變現(xiàn)狀,規(guī)范操作,提高產品質量,提升大眾的認知度。
轉自公眾號果蔬資訊,如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